close

一年前,統一集團與馬莎百貨風光簽約進軍台灣市場,雙方藉統一集團優異的通路拓展經驗,與馬莎引以為傲的自營商品結合,業界都認為是如虎添翼。料誰也沒想到14個月後落得認賠殺出新聞回顧

最近在聯合報讀到一篇報導,和大家分享,我關注的除了事件本身,還有撰寫記者的一些細緻的觀察,藉此回應一下。我個人十分認同品牌是否具有『說故事的能力』,絕對是品牌魅力所在。但是,在馬莎從英國移植到台灣的經驗裡,『說故事』的部分似乎真的那麼少了點。

馬莎在英國被訂位成『高質感』的百貨,因講究質感而定位商品單價偏高,但高定價並不會嚇跑顧客,在英國馬莎客層多為喜愛素雅風格,且具消費能力的社會中產家庭。故馬莎的商品採購大多鎖定為:好質感、耐看、素色的基本款單品。這些都是很有特色的賣場風格,但可惜這『故事劇本』在台灣就說的有點語焉不詳。少了『劇本』的消費者,只好用自己的方式與消費需求『即興演出』。導致整個賣場最令消費者鍾愛的居然是食品區,我想這應該是台灣馬莎營運單位始料未及的插曲吧。


摘要改寫自08/07/10聯合報

『不懂包裝的美女』 馬莎黯然下『台』

有一百廿四年歷史的英國馬莎百貨(Marks & Spencer),登台不到十四個月,突然宣布退出台灣,業績一直沒有起色是主因。國外口碑不錯的馬莎出了什麼問題?
走進馬莎寬敞的賣場,白色地板、熾白燈光,走簡潔的冷調風格,這讓習慣百貨專櫃小而精緻的台灣消費者,對馬莎產生不夠時尚的印象。

它的服裝每季超過二、三百款,但年齡層看不出明顯區隔,陳列也缺乏主題性,讓很多消費者不知從何逛起。風格多偏素色、保守、基本款,這對喜愛快速流行、大膽試新的台灣消費者吸引力有限。因此網友與消費者都覺得馬莎商品流行感不足。
對喜好基本款的消費者,它的中價位定位嫌偏高,且有其他知名度更高的替代性品牌。因馬莎服裝製作是全球運籌,超過五成由中南美洲國家生產,長程運費也很驚人。 

觀察購物動線,馬莎將不同年齡與性別的服飾,用不同品牌來區隔,可能會讓顧客不易尋找。消費者表示,ZARA以服飾的風格及顏色來區隔,很容易找到想要的服飾,馬莎雖然款式多,但較難尋找,『像一位不懂得包裝自己的內涵美女』。

尺寸足  可盡情試穿

但馬莎有不少新觀念值得台灣廠商學習,如九十天內無條件退換貨服務,就是台灣業者無法做到的保證。而銷售人員完全不給客人壓力,可以盡情試穿,值得台灣業者借鏡。對慣穿大尺碼的消費者來說,貨架上提供八到十八號齊全尺寸,是難得的福音。但多數台灣消費者身型較小,即使是八號,一般台灣女性都嫌大。強調不打折的馬莎,去年十月跟著本地業者打起折扣戰與滿千送百活動,今年一月還有秋冬商品出清特賣,當時一件原價一千多元的男生襯衫,特價一百五十元,曾有一波搶購。但活動也讓春夏商品的正價期間,業績慘澹。

食品區  粉絲超死忠 

食品區是馬莎的坪效最高的區塊,架上從軟糖、紅莓餅、巧克力、牛油餅,到酒類、義大利麵、醬料罐頭應有盡有,因多屬自有品牌,價格比起精品超市便宜許多,故擁有一群死忠支持者,昨天就有不少粉絲湧進採購。
目前台北紐約紐約的分店已經確定在七月底結束營業,統領與夢時代門市尚未決定,屆時應有另一波出清特賣。

觀察:品牌訴求  消費者沒感覺觀察

可惜了  流行感不足

面對馬莎即將退出台灣,許多消費者深感到惋惜,更憂心會影響到國外品牌來台設店的意願。但百貨業者認為,馬莎有其經營策略與水土不服的因素,應不至於影響整體市場。未來馬莎將重心放在中國市場,九月底上海將開設亞洲最大的旗艦店,能否汲取台灣的教訓調整後重新出發,全世界都在看。
觀察世界知名的馬莎百貨當初盛大登台,如今卻退出台灣,撇開服裝款式弱、價格過高等原因,馬莎缺乏『說故事』的能力,行銷策略水土不服,讓消費者對品牌沒有認同與歸屬感,才是主因。 

看看同樣的外來種,來自日本的無印良品以『簡單生活』切入,塑造出素雅的生活氛圍,打造過往台灣未有的新生活概念,讓一件襯衫、一支原子筆都有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即使價格再高,認同品牌的消費者也願意花錢擁有。同樣來自英國的Harrods,以悠久歷史做為品牌的核心價值,經典款泰迪熊每隻都有不同的典故與象徵意義,每罐茶葉也都有從品種、摘取到運輸等不同故事。打動消費者的不只是商品,更多的是品牌認同。

可惜馬莎沒有說出一個『足以讓台灣的消費者認同』的動人故事,進而去購買。

對多數台灣消費者來說,馬莎是個陌生品牌,它沒有從加強品牌印象著手,一廂情願認為只要商品款式多、店開在熱門地點,就能夠創造高知名度與高業績。但事實證明,多數台灣人對馬莎至今仍一知半解。或許近年來台灣零售業買氣的長期低迷,是壓垮馬莎的最後一根稻草,但沒依照台灣人消費習性做在地化調整,也未塑造出動人的品牌形象,才是馬莎無法深耕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rban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