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亞洲消費趨勢,不可不參拜的名牌聖殿 

名牌在亞洲如同「宗教」般收服人心,名媛貴婦們捧著現金,心甘情願等待五年就為了愛馬仕手工柏金包;限量精品發表,大家趨之若鶩,搶不到的扼腕,買到的如同帶著耀眼的戰利享受到大家崇拜的目光。名牌、奢華、品味以勢如破竹之姿成為主流價值觀。為什麼名牌在亞洲尤其是東亞可以造成如此「瘋潮」?本書帶你窺探名牌產業的核心操作手法,領悟他們如何實現了行銷人的夢想:一面標榜昂貴的獨家限量產品,一面卻將商品賣給所有消費大眾。

urban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久以來,國際品牌以select shop(複合店:旗下不同品牌置於同一實體店面經營)為經營模式的展店計畫在台灣其實不多,比較耳熟能詳的例如早期的『永三小雅』和『JOYCE』,乃至近期來自香港的『I.T.』和『D-Mop』,藝人林佳儀跨行經營的『Level Six』之外,台北似乎不太常見大型select shop展店的跡象。

我個人對select shop十分有興趣,因為我認為這是很靈活的通路經營概念,好處是:
1.進可攻、退可守,品牌可以隨市場機動調整、汰換。
2.不同品牌一定各有所長,在select shop裡,各品牌強、弱項的商品線可以有互補的機會。
3.有較大的經營彈性。因為許多品牌初期允許以經銷的方式經營境外市場,可以降低進貨成本。
4.店裝設計風格較自由。相較於專賣店要求店裝的繁文縟節,select shop可掌握的預算空間較大。

當然select shop也並非萬無一失,風險也是存在的:
因為將各種品牌互相參雜、攪和的select shop,就如同烹飪一樣是種需要高度整合技巧的工作,如果食材一旦有問題,整個料理就可能讓人食之無味。例如『D-Mop』將旗下的『Y-3』獨立展店營運就是一例,少了『Y-3』的『D-Mop』究竟還能不能維持一貫的魅力?仍有待觀察。

再來,以行銷的觀點而言,select shop的行銷重點的除了品牌之外,還必須把『店』(抑或通路)的氛圍,當成一個品牌概念來經營,雖然人們買不到『I.T.』或是『D-Mop』這個品牌的商品,但是這名號卻代表著某種品質或是美學實踐,如同商品般可供消費。

無論如何,台灣的『喜事國際』於2007年開設一家包含旗下所有品牌的大型複合店『團團』,即是一樁令人期待的事,這其中『喜事』將如何組織、整合旗下眾品牌,最重要的是並賦予『團團』一個新的詮釋,就成了下一個我想觀注的select shop經驗。



團團  誠品信義店----圖取自誠品總店商場

urban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留著Old Fashion的八字鬍、髮線後退,容貌有點像西門町怪叔叔。糟糕的穿著品味:老是穿著千篇一律的格紋襯衫,略嫌高腰的牛仔褲,腳踩一雙破ALL STAR,永遠戴著一副阿公的蒼蠅眼鏡...,走在路上,根本沒人會認為他是時尚界的攝影鬼才,或許可能你會覺得他根本就是那天在樂透投注站排在你後面的歐吉桑。他就是Terry Richardson。

我超喜歡這個容貌猥瑣的美籍中年歐吉桑鏡頭呈現出來的世界,以及那種一副非把你海綿體撐爆不可般惡作劇的快感。他用他的鏡頭征服了向來挑剔難搞的時尚界,眾多品牌紛紛雙手奉上鈔票,只求Terry願意為他們留下一紙吉光片羽。從替義大利品牌SISLEY拍攝了十季的廣告看來,替SISLEY這樣一個還稱不上『二線』(second line)的品牌,拍攝出許多經典的攝影作品,就可以知道Terry的功力不凡。

urban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2007年金馬影展期間,我興高采烈的訂了[時尚大帝]這部片,還巧妙的避開了去香港出差的時間。原本以為天衣無縫的絕妙計畫,可以好整以暇的前往一睹大師風采,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該死...腦殘的我居然記錯時間...鬱悶的程度可比Blue Monday嚴重一百倍。好在,錯過了影展還有院線,可以好好彌補一下豆腐腦所犯下的蠢事。

內文引自金馬影展部落格

大師風範似乎從不會褪色。被人譽為『巴黎時裝界的凱撒大帝』的Karl Lagerfeld出席各大時尚場合總是紮著招牌式的馬尾,雙手戴滿十數只戒指、一身窄版西裝的俐落線條襯上招牌式的誇張襯衫高領,手中搖著翩翩摺扇,露出迷人又深具自信的微笑,讓人始終難以猜透在他深色墨鏡的遮掩下,究竟有著怎樣一對銳利的目光。

urban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對COACH這個品牌產生興趣,完全源自於我的母親。不知從何開始,他開始和我談論起關於COACH的話題,還有從型錄中翻閱他最近想添購的包包款型,然後陪他逛高島屋的COACH專櫃,甚至叮嚀我出國時幫他留意有沒有遇到COACH大減價...這使我我不禁開始好奇,究竟是何種魔力,讓我母親願意死心塌地的『跟隨』這個美國品牌。正好,258期的遠見雜誌封面,就是關於這個品牌的故事,怎麼可以錯過...

摘要改寫自【遠見雜誌】第258期

這是一個阿嬤的老品牌,如何變身時尚品牌的故事,更是一個缺乏特色的中間品牌,如何躋身一線奢華精品的故事。
這也是一個M型時代企業如何因應消費改變的故事。M型消費風大行其道,中產階級也對中間品牌興趣缺缺,但頂級精品價位實在高不可攀,COACH定位的『唾手可得的奢華』正好趁勢而起。這也是一個M型時代企業如何因應消費改變的故事。COACH不僅成為消費者奢華需求的「替代選擇」,更創造70%以上的毛利,居全球精品之冠。但在此之前,COACH營業額一直在5億美元間徘迴,甚至1999、2000年的營收成長率都還是負的。《BusinessWeek》報導COACH時曾經這樣寫著『COACH的確堅固耐用,但是保守死板,是一個正在退流行的品牌……。』

urban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引自【遠見雜誌】第246期
  
1998年成立的WGSN(Worth Global Style Network)公司,專職為時尚產業提供流行趨勢分析,全球共聘僱超過150位創意、編輯、研究人員,經常走訪各大城市,緊盯流行現場。

urban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常出國的朋友,這幾年應該對ZARA這個時裝品牌不陌生,你總是可以在各國首屈一指的重點商圈裡發現她的蹤跡,當你深處ZARA琳瑯滿目的商品中,也可以為自己找到那麼一兩件早已渴望擁有但也不至造成負擔的單品。

以品牌策略而言,她難能可貴之處,在於成功的策動了平價且快速更新產品內容的經營策略。並使這個西班牙品牌成功席捲全球消費市場,成為時尚界新一代的成吉思汗。從美洲、歐洲、到亞洲,進年來全球消費者正刮起同一股ZARA旋風。 究竟ZARA是如何從一個西班牙的成衣製造商,搖身一變成為跨國擁有3000家店鋪的時尚集團?我和很多人一樣都很好奇...

urbane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